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與文學相遇:鄭愁予與新詩

星期一(五月四日)我去聽了通識中心的演講,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老師來到瑞麗堂,
講題是<詩的傳承-創造新形式包容古典的原旨和基型>。
雖然有點失望,因為講述的有點學術性、有點深……
但是能親眼見到這些美麗作品的創作者,
的確是非常值得的。

如果沒有這麼多人的話,也許也有機會拍照,
(學校邀請來的老師都很有親和力)
但是拍照還不如打一篇有所感觸的文章,
我覺得能有所獲得就值得了,照片是紀錄,
卻不那麼重要的。

老師在演講中也讓我見識了不少。

作品:<橋的邀請>
彩虹的另一端是無盡想像的夢土
(金門大橋)
乃跨越世上的可行與不可行!

也許是因為五/四,
老師講述了許多跟五四聯合的主題,包括詩人的愛國。

詩是源自聲響的感應和光的接引
詩人是巫(女)覡(男)與帝子的苗裔
(詩人奧登回答"詩人最可比擬的人物,是祭司(priest)")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獸
<虫昔辭>:土返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
<卿雲歌>:卿雲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擊壤歌>:日作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老師講述詩人的歷史:詩人從朝廷落入民間,
一鼓作氣推翻了桀政,孔子"麟出而死,吾道窮矣"的仁政,
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詩從古自今都是表達生命意義的探索與嘆讚,
這就是古典詩的精神,
乃至清"性靈說"-龚自珍-黃遵憲-康有為/梁啟超-胡適-梁實秋/聞一多/徐志摩……
詩人與世界就是主體與客體不斷對話引發的愁(對時間的敏感)與緣:)

動人的綠蔭是旋律
微風的輕撫成舞曲
午後 艷陽 光陰
從湖心掬起
一池生命的禮讚在手心

這首詩沒什麼,一定沒有人聽過。
但是<錯誤>與<賦別>絕對是家戶喻曉、耳熟能詳的作品。


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般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賦別

這次我離開你 是風 是雨 是夜晚,
你笑了笑 我擺一擺手

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

念此際你已回到濱河的家居
想你在梳理長髮或整理濕了的外衣

而我風雨的歸程還正長

山退得很遠 平蕪拓得更大
哎 這世界 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

你說 你真傻 多像那放風箏的孩子
本不該縛它又放它

風箏去了 留一線斷了的錯誤
書太厚了 本不該掀開扉頁的
沙灘太長 本不該走出足印的

雲出自岫谷 泉水滴自石隙
一切都開始了 而海洋在何處?

「獨木橋」的初遇已成往事了
如今又已是廣闊的草原了

我已失去扶持你專寵的權利
紅與白揉藍於晚天 錯得多美麗
而不錯入金果的園林卻誤入維特的墓地......

這次我離開你 便不再想見你了

念此際你已靜靜入睡
留我們未完的一切 留給這世界
這世界 我仍體切地踏著

而已是你底夢境了.....


呀,多麼美麗的辭句,
詩人究竟是如何將平凡的文字組合成這些動人的句子,
是謎。

※更多鄭愁予老師的詩作:http://teacher.hhjh.tn.edu.tw/ht139/poem.htm

最後,從老師的詩中我看到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了:
這是一位作家J.Joyce Kilmer文章中的最後一句,
"像我這樣的傻子也能做詩書,
可只有上帝才能造一棵樹。"

因為這麼美麗的世界,所以有美麗的詩,不是嗎?

沒有留言: